這週我們要來介紹一下肯亞的處理法與產區,相信大家常買咖啡嗜者的咖啡豆都知道,

幾乎都只看過肯亞的水洗豆,日曬豆比較少見。

肯亞式水洗不同的地方

在於去果皮、果肉之後,會先靜置發酵24小時,接著洗淨大部分的果膠後,

再乾燥發酵24小時,最後還會再進行一次24小時的水中靜置發酵。

發酵結束後才進行乾燥的程序。由於整個發酵過程需要大約72小時的時間,所以在中美洲也被稱做 K72。

 

肯亞式水洗,因爲有穿插乾燥發酵的過程,讓許多只有日曬才會出現的風味,

例如:醋栗、莓果、焦糖,是肯亞咖啡的主要風味,但同時保留水洗特有的乾淨度與高強度且冷冽的酸質與甜感。

而在肯亞,日曬製程則是不那麼常見主要原因如下:

  1. 豆型較大,要乾燥所需時間相對較長。
  2. 濕度較高,讓這個地方不太適合進行乾燥。
  3. 日曬處理方式會讓農民承擔較大的失敗風險,妥善照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勞力才能收成好品質的日曬豆。
    在沒經驗的前提下,要求農民進行日曬處理風險相對較高,所以肯亞大多還是以傳統的水洗製程為主。

 

這邊跟大家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產區:

  1. 恩布(Embu):鄰近肯亞山,大概70%人口都從事小規模農耕,產區最受歡迎的經濟作物為茶和咖啡。幾乎所有咖啡都來自小農,咖啡產量相對小。
  2. 奇里雅加(Kirinyaga):此產區也受益於火山土壤,濕處理場生產出不少品質極高的咖啡。咖啡通常由小農製造。
  3. 涅里(Nyeri):位於肯亞的中部肯亞山上,由於地理位置優勢,有著肥沃的紅土能孕育出品質優良的咖啡。咖啡是主要農作物,由小農組成的共同合作社比大型莊園普遍。雖然一年有兩次收成,但主產季的品質通常較高。
  4. 穆拉雅(Murang'a):隸屬中央省,受益於火山土壤的產區,咖啡小農數量多於莊園。
  5. 梅魯(Meru):產區名稱來自於居住在此地的梅魯人(Meru),他們是肯亞最早生產咖啡豆的人(1930年),此產區咖啡多數為小農種植。
  6. 奇安布(Kiambu):位於肯亞中部,以大型咖啡莊園為主。由於都市化,莊園樹木開始減少。許多莊園是跨國企業擁有,這也代表咖啡多半為機械化採收,可看出產量比品質來的重要。此區也有為數不少的小農。
  7. 馬查科斯(Machakos):位於肯亞的中部,是相對較小的郡,此產區莊園、小農兼具。
  8. 納庫魯(Nakuru):位於肯亞中部,擁有區內最高海拔的咖啡種植區。此產區莊園、小農兼具,但產量相對較少。
  9. 基西(Kisii):此產區位於肯亞南部,在維多利亞湖(Lake Victoria)附近,相對較小的產地。多數咖啡來自由小型生產者組成的共同合作社。

 

 

#Cafetaster #咖啡嗜者 #黃介吳

#SCA #認證課程 #國際咖啡證照

#非認證課程 #基礎課程月月開

#感官 #生豆 #手沖 #拉花 #咖啡師 #金杯 #烘焙

#產地介紹 #咖啡產區巡禮 #肯亞的處理法與產區

#咖啡熟豆販售 #咖啡熟豆商用配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