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這週要跟大家介紹肯亞咖啡的分級與產業結構,也帶來一些產地的最新消息。

 

我們再12月初的時候有提到,肯亞種植咖啡的時間並不長,

大概19世紀英國殖民統治開始大規模種植咖啡,當時是大型莊園的規模,

大型莊園自己就有處理廠,可以處理自己莊園所採收的豆子;

除了大型莊園以外,多數還是小型自耕農,佔了大約有85%,小農的除了種植咖啡之外,

還有種植其他的經濟作物,小農們從自家的農地採收漿果,

就會賣給附近的合作社處理廠,處理完畢後才會送到肯亞咖啡交易所(NCE)做拍賣,

NCE每星期都會有一次競拍會,並且由政府統籌管理,

為的就是要讓高品質咖啡有較好的拍賣價格,以鼓勵小農與處理廠生產出優質的咖啡生豆。

 

而肯亞的分級與大家常看到的G1、G2不太一樣,

並不是按照風味的優秀程度來分級,

而是按照生豆本身的大小顆來分級的,大概分8級:

 

在台灣較常看到AA、AB、PB、C,但為何又會在咖啡店看到有AA Top、AA+、FAQ等的豆子呢?這又是什麼意思?

通常有多出Top、”+”等標示,基本上是貿易商為了給出一個品質、風味上的表示,

而額外在官方分級後面加上了他們杯測覺得很讚的分類,以作為區別;

FAQ是Fair Average Quality,就是平均公平品質,

但很重要的一點,這些分級並不代表風味的好壞,好不好喝還是以消費者自己的感受為主喔!

 

近幾年因為氣候暖化、肯亞部份產區霜害襲擊,

加上肯亞當地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與除蟲除草劑,導致地力枯竭嚴重,

2024年的總產量將縮減,為前幾年的1/6~1/4的量體。

目前肯亞政府為了避免外國企業壟斷,讓更多國內小企業可以存活,自去年開始就限定一間公司只能認領一個製程關卡的執照,

原本一條龍的完整生產線配置都無法使用,處理過程大幅延長、品質也相較不穩定。

目前外國企業與肯亞政府積極溝通,看是否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法。

 

#克里斯趕稿中

#產地介紹 #咖啡產區巡禮 #肯亞咖啡的分級與產業結構

#Cafetaster #咖啡嗜者 #黃介吳

#SCA #認證課程 #國際咖啡證照

#非認證課程 #基礎課程月月開

#感官 #生豆 #手沖 #拉花 #咖啡師 #金杯 #烘焙

#咖啡熟豆販售 #咖啡熟豆商用配合